2009年4月22日 星期三

1/16 麻六甲

1/16
今天的主要行程是St. John’s Fort(聖約翰堡)與Portuguese Square(葡萄牙廣場),
兩者位於麻六甲市的最東方位置,
因為旅程將告一段落,
能去的點都去了,
這地方又十分偏遠,
才會安排在今天前往。

離開了民宿,
刻意地往南前往,
走在Jalan Syed Abdul Aziz路上,
這條路是麻六甲最南端的主要道路,
幸運地話還可以從高處看到麻六甲海峽,
這是當初作路線考量時的重要參考依據。

走到Jalan Syed Abdul Aziz的盡頭,
必須要往左轉(朝北方)接上Jalan Bukit Senjuang,
這時julien並沒有左轉,
反而是右轉到一死路,
然而眼前卻是麻六甲海峽(Straits of Malacca)。

麻六甲海峽長約1080公里,
西北部最寬約370公里、東南部最窄約37公里,
呈西北、東南走向,
為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重要水道。
海峽位處赤道無風帶,
也就如此海面上多半是風平浪靜。
Julien站在此處,
遙想幾百年前的鄭和也從此處登入馬國,
感覺離他近了些。

Julien找的這個點很棒,
其實路上還有些大馬路可以往碼頭去的,
但julien並不是找大路前往,
一來那邊鐵定是規劃的好好的,
二來歐美觀光客一定很多(亞洲人根本對海峽不會感興趣),
三則是因為沒有交通工具,
特地前往一定還要走不短的路。
綜合上述的因素,
找了路邊的小路進去,
反而看到的是非常不一樣的麻六甲海峽:大海與陸地兩者是相通的!!
前一段所述,
麻六甲海峽位處赤道無風帶,
也就如此風不強,
浪自然就不大!!
因此,
這裡的海岸規劃並沒有刻意設立消波塊或是防波堤,
非常自然地就是海洋與陸地直接連結在一塊!
這樣的海岸,
還是第一次見過!
晚上julien碰到一位外國客問路,
看到照片她也十分驚訝…
這一張julien很喜歡,前方就是麻六甲海峽了
蜥蜴類的動物就在一旁的樹林裡跑了出來
麻六甲的石頭在這裡取樣
嘿嘿~自拍
接著走了不短的路來到了St. John’s Fort,
這個有點不好找,
路上還問了警察伯伯才確認方位正確!
St. John’s Fort在山中,
入口處有一小小的指標,
沒注意的話就會走過頭而不曉得就在一旁…
Julien也是到了入口處才發現有市內公車可抵達,
走到腳快斷了!
沒想到公車有到達~
早知道花個1令吉到就好了…

從入口處到聖約翰堡還有段距離~
除了julien外沒有人前往,
感覺好像會被搶似的!
走起來很不踏實~
看到了聖約翰堡,
白色的建築物,
沿路就是一些圖版介紹沿革歷史,
而堡內則是幾根大砲,
說實在的沒什麼可看性,
唯一不錯的就是因為位處山丘上,
視野還不錯啦~~
也就因為如此,
當年才會在這裡設立堡壘,
作為防守之用吧!!
就是見到這指標後往山裡走
這段路有點偏,要是後方有人要搶,還真的無路可退
St. John's Fort的外觀
其實裡面很空,這個是唯一的建築物,也只是用來短暫遮陽用的休息空間
幾座砲台

砲台上面刻有印記與文字,遊客也「貢獻」了不少留言
嘿嘿~
這是Tengkera清真寺,是麻六甲之行中唯一沒去參訪的著名景點之一。
這座堡壘是不規則形

門口前來張自拍
離開了聖約翰堡,
想到附近的另一個點葡萄牙廣場逛逛,
不過這個點就完全沒有指標,
繞了一圈覺得越走越遠而折回來,
折回聖約翰堡的路上,
被一位年約35歲華人搭訕,
他身邊帶著一位小孩子(約5歲左右),
任他在馬路邊跑來跑去,
自顧個兒地跟julien鬼扯,
看了好擔心小朋友的安危。
他名字叫John,
因為看到julien還算精實的身體,
以為julien是軍人~~
知道julien從台灣來後(背著背包,到一些沒有人會到的地方,就是外國客的樣子),
好像見到老朋友般的閒聊!
他的房子就在旁邊,
一直要julien進去裡面喝茶,
雖知道他是好意,
但他滿壯的…
要是發生什麼事情,
Julien會打輸,
只好婉拒了…哈哈~~
聊天快結束時他要了julien的聯絡資料,
也不曉得發什麼瘋,
竟然將自己的資料(姓名、電話、住址)都給他,
好險到現在為止,
還沒接到他的聯繫…

回到聖約翰堡,
往左手邊的小路走進去,
走到底右邊是往市區去,
而左邊就是葡萄牙住宅區(Portuguese Settlement),
或許葡萄牙廣場就在這區域…
結果,
最後還是沒找到,
反倒是利用這條路慢慢地走回到市區,
途中經過一間華人開的麵包店,
裡面的麵包不像是歐美般的硬式雜糧穀麥麵包,
而是日本式的柔軟式、眾多口味的麵包,
它的咖哩麵包超級好吃~~
根本不像是麵包了,
感覺好像在吃「棉花糖」般,
十分地柔嫩,
真是太銷魂太好吃了!!
這個區域是葡萄牙住宅區,多是葡式建築
這裡的門牌用的是數字加上英文,如下方的56K,下個則是58K
中餐在這附近的某間餐館用餐:有餛飩又有叉燒
稍晚,
再次出門又繞了一次民宿附近,
只不過這次改繞東北半部,
這部分的感覺比較鄉下的感覺,
但卻是住家較集中的區域。
晚間原本想吃個韓國烤肉的,
但因為是單點式的,
一個人吃不太划算而作罷!
到隔壁的新大陸台灣麵食館用餐,
想不到卻是個地雷店!
老闆宣稱到台灣學習做拉麵兩個月(拉麵應該是要到日本學才道地吧!),
只可惜口味一般般,
那個酸辣湯還加了辣椒!!
難道不曉得酸辣湯的辣是「胡椒」不是「辣椒」嗎?!

這間教堂是聖嬰女修道院
晚餐是這間:新大陸,還上過當地的報紙咧~
口味一般般...這個酸辣湯爛透了~還是硬著頭皮喝完它
晚間的重頭戲是Sound and Light Show(聲光表演秀),
一個小時的表演過程,
融合音樂與燈光與歷史的講述,
將麻六甲的歷史一一呈現。
Julien約7點半買票,
票價10令吉(約100台幣),
8點開演。

在等待的時間裡,
音響放著馬來西亞歌手Mawi的演唱專輯,
他的演唱風格類似「伍佰」,
Julien是滿喜歡的,
於是來到售票亭問到了演唱歌手是誰,
打算到唱片行去找找。

等待的時間裡,
一位歐美的婆婆過來問julien事情(因表演場地在英雄廣場室外,室內是購物中心,她的同伴2男1女在門口處等她,她單獨過來問julien),
她問曉不曉得怎麼到麻六甲海峽?
剛好,
早上julien才去過,
順手將早上拍的照片給她看,
她看了也相當喜歡,
不過julien跟她說海岸離市區約有3-4公里左右,
建議她跟朋友搭計程車前往比較好。

8點到了,
然而卻沒有驗票人員剪票入場,
問了櫃臺,
說直接入座就可…
但是整個表演場地就只有julien一個人購票觀賞。
8點10分,
整個會場仍只有Mawi音樂…
Julien不太喜歡有人拖延我的時間,
於是過去抱怨,
服務人員說快開始了…
要julien再等等…
5分鐘又過了,
不看了,
起身要走人,
後台的人趕緊將燈打開準備上演,
走到櫃臺,
要求退票!
服務人員一臉不以為意的樣子,
好像這個情形常常發生似的,
老早已經不在乎了…
Julien撂下狠話:「真是替你們國家感到羞愧!我要投訴馬來西亞觀光局並告知其他旅客聲光表演秀爛透了!」
這就是Sound & Light show的場地,在英雄廣場的外面
晚間的水務局
晚間的A'Famosa
英雄廣場外的一地,就在這兒有人來問julien問題
燈光表演秀的售票亭

後面全部沒有人,花了100元台幣包了整個場地
就是這位仁兄,劣劣劣,黑心人~~

離開了英雄廣場,
到對面的百盛百貨購物去,
有了這10令吉的退額,
到唱片行裡去找剛剛的音樂:Mawi,
問了店員找到了他的精選,
立刻花錢買了下來,
又花了點時間逛逛,
唱片行裡面的盜版商品還真不少!!

離開了唱片行,
到另一間唱片行去逛逛,
也是盜版商品一堆,
咦~為啥美國一直對台灣進行301條款制裁,
怎不見對馬國進行301咧~~
這裡的盜版程度比台灣嚴重多了吧!!
在這裡的唱片行還有項「貼心」服務,
客人喜歡的產品,
可以當場「拷貝」給你,
一片CD只要10令吉…
Julien為了替台灣人爭光,
說什麼也要買正版的,
買了片Bali ana meets Indiana(印尼與印度的傳統樂器組合)新世紀的音樂,
要價50令吉,
但聲音錄得相當不賴,
曲目也很清新活潑!
julien

2009年4月14日 星期二

1/15 麻六甲

1/15
早上的最主要行程就是參觀位於中國城裡的The Baba and Nyonya Heritage Museum(峇娘惹博物館),
由於昨天下午的時間沒辦法配合,
所以選擇了今天早上前往,
一開門沒多久(10點開門),
Julien就已經在門外等候進去了。

峇峇娘惹博物館採按門鈴開門制,
因為它是私人的博物館,
加上裡面的文物都是高級的古董,
進門前必須經過門口監視器的拍攝,
按了門鈴,
穿著旗袍唐裝的接待小姐才會過來開門。
入門費是8令吉,
是julien在馬國裡參觀的博物館中最貴的一個,
但這個卻是有提供專人的解說服務,
所以還算划算啦!!

峇峇(Baba)與娘惹(Nyonya)這兩詞的意思是指早期中國商人娶當地馬來女子,結婚之後生下的後裔,
峇峇是指男的而娘惹則是女的,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形,
就跟台灣有句俗諺:「有唐山公,無唐山媽」一樣,
當時移民者皆為男性,
到了移居地時與當地女性通婚,
麻六甲是華人移居的集散地,
因此才出現了所謂峇峇與娘惹的名詞。

峇峇娘惹博物館是華裔峇峇祖先三代居住的故居,
是典型的巴洛克(Baroque)豪華的建築格局,
代表著傳統富裕的華人家庭,
家具則是採用中國式、維多利亞與荷蘭式的設計。
而最具有特色的莫過於中庭的開放式庭院(courtyard),
不僅可以讓日照進來,
也因為有此設計,
讓即便深處熱帶的麻六甲,
在熱對流效應下,
住宅內卻十分地涼爽。

Julien是當天第二組造訪的客人,
在不久前有團從香港來的旅客,
他們平均年齡是65-70歲左右…
由於解說才正要開始,
服務人員建議julien參加他們那一團一起聽解說。
解說員是娘惹人,
全程都用英文,
不過覺得有點硬,
不曉得是不是講了N次的關係,
有的笑點,
透過機械式批哩啪啦的照本宣科,
都失去了原有該有的樂趣,
這情形跟在泰國學做菜是一樣的感覺…
而這群香港的老先生老太太程度都不錯,
解說都聽得懂!
看到他們小時候曾看過的各種文物,
表情都透露出如同看到老朋友般的喜悅!!

這間博物館julien印象最深的有幾樣:
一、在大門上方的二樓房間的木製地板上有個方形小洞,解說員說:「要是登門的客人主人不想見的話,就會從洞裡淋水下去,客人要是被淋到了,就會知難而退」àjulien覺得還是有種華人地主跋扈的自大個性存在。
二、一樓通往二樓的樓梯,在二樓處的上方有裝設木板,晚上時可以闔起來,讓人無法從一樓往二樓上來,解說員說:「除了可以防小偷外,也可以讓女主人懲罰晚歸的男主人,不讓他進來」àjulien照翻,她以為是笑點,可是機械式的英文,一點都不好笑。
三、這裡珍藏著未開封軒尼詩(Hennessy)一百多年的典藏威士忌,julien不曉得軒尼詩竟有如此久的歷史了。
四、二樓有間麻將桌,裡面的麻將為手工刻製,十分精美,大小介於市面上大、小顆之間,花牌不是春夏秋冬、梅蘭竹菊等,而是其他系統,可惜時間久遠,julien忘了…籌碼用的是像是去廟裡的籤,只不過是縮小版的…
五、一樓庭院裡仍保有中國人對於風水的信任,一牆壁設有半邊井,如有去過鹿港者,一定也看過類似的設計。
六、廚房的餐具也可看出端倪,裡面的餐具有來自中國的磁盤磁碗,也有娘惹喜愛的馬來風磁盤磁碗,更有英國骨磁的餐具,顯示其餐飲文化的多樣性。

解說時間約半小時,
Julien再花了約半小時去仔細觀看這建築物裡的大大小小文物,
不過因為都是古董,
所以屋內裝設著幾十支的監控攝影機,
都沒有任何空隙可以拿出相機偷照,
抱歉了各位,
沒有圖給各位欣賞。

入口前
身後就是博物館
離開了峇峇娘惹博物館,
往北走到離市區有段距離的St. Peter’s Church(聖彼得教堂),
不過到的時間點不對,
背光,
於是趕緊更換路線,
到左邊1公里路程左右的Hang Tuan Plaza。
Hang Tuan(漢湍)是舊時馬來西亞的一名戰將,
關於他的是向julien想在1/17的文章再敘,
也因為Hang Tuan是如此的著名,
這間購物廣場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而Hang Tuan Plaza基本上就像是台中的第一廣場般,
燈光昏暗、有點髒髒的,
來此的客人感覺有點像是外勞的感覺。
在Plaza附近的這個區域基本上沒什麼觀光資源,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稍早的年代裡,
它一定曾經風光過!

在這裡的7-11買了瓶飲料,
到麻六甲河坐下來歇息一番,
也夠嗆了!
今天從早逛到現在總算有個空檔可以休息一下下。

麻六甲河的另一岸好像有什麼遊樂設施,可是也是沒人,裝飾的成分居多
再度起身前往聖彼得教堂,
其實光線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但實在是不想等了,
於是決定拍拍、看看好了,
反正教堂並沒有對外開放。

建立於1710年的荷統時期,
是馬來西亞國內最古老的羅馬天主教教堂,
由荷蘭仕紳Maryber Franz Amboer捐地興蓋而成,
融合了東西方建築精髓,
這教堂最主要是舉辦耶穌受難日(Good Friday)、復活節(Easter Sunday)與San Pedro’s Feast(聖佩羅得饗宴)的地點。

聖彼得教堂沒什麼可看性,
或許因為教堂沒開放,
說不定裡面有其他值得一看的事物。
教堂外的十字架圖騰還不錯,
至少與其他國家的羅馬天主教堂相較,
這個圖騰julien還是第一次看過。
另外就是它的鐘(bell),
是在1608年於印度的果阿(Goa)所鑄作,
其餘真的沒什麼…

正面照
最底下用十字架圍了個圓圈,不曉得幹嘛用的
後面照

這標記我沒看過

這十字架鮮黃色的實在很凸顯



繞回市區,
往三寶廟(Sam Po Kong Temple)前進。
關於三寶廟的名字由來有兩個說法:
第一個版本是說:傳說鄭和首次至馬六甲的途中,座船被穿破了洞,幸而一尾稱「三寶」的魚堵住船身的破洞而救了他一命,因此之後便以這魚的名字作為廟名。
第二個版本則是:則是為了紀念鄭和而設。
由於鄭和還有一個名號叫做「三寶太監」,
因此,
Julien認為版本二的說法可能比較正確,
有哪條魚會說:「你好,我叫三寶」?
這顯然是穿鑿附會之說…
而三寶廟其實供奉的是「土地公」,
據說廟內原本是供奉鄭和的,
不過馬國政府認為鄭和不是神,
因此將他請到廟外,
而改供奉「土地公」,
這樣的說法,
比較能跟版本二的做一個連結。

三寶廟的外觀
供奉的是福德正神
在廟的右手邊就是Hang Li Po’s Well(漢麗寶井,又稱為三寶井),
是1459年中國的漢麗寶公主下嫁馬六甲的蘇丹時所挖掘,
1677年荷蘭人佔據馬六甲後曾將此井建牆圍住以維護其所有權。
據說喝過此井水的人必定會再重遊此地,
現則被譽為許願井。
不過由於井水裡的礦物質含量超出標準,
有關單位老早就已封閉此井,
因此julien沒喝到井水,
是否意味著以後不會再來到麻六甲呢?
哈哈!



在廟旁的左手邊是三寶山(Bukit China),
又稱為中國山,其歷史可追溯到明朝與馬六甲蘇丹的首度接觸。
1459年時,蘇丹滿速沙娶了明成祖之女漠麗寶公主為妻,
後來他把這塊地封給妻子,
以便作為她 500 名侍女的安身之所。
荷蘭人統治的這段期間,
三寶山捐給華人社區作為墓地之用,
一直至今皆是如此,
現在三寶山是除了中港台外,
最大的華人土葬之地。

雖說是華人墓區,
但一入山的左手邊卻是回教墓園,
回教的墓園julien還是第一次碰見,
覺得滿有意思的,
感覺有基督教墓園之感。
再上去一點點的右手邊是一間小學,
名字為「培風第三小學」,
簡稱「培三小」(不是julien搞笑,他們旁邊自己立個石頭碑寫上「培三」),
華人墓區的起點就在這小學的建築物與運動場中間開始…
回教徒墓園
每座墓間規劃地井然有序
這就是培風第三小學
從這裡進入,貼心地提醒你「後果自負」
如果說這是墓碑應該很難讓人置信吧
順著這條路走,可以到三寶山的頂端
這是頂端的義塚,其實在這裡julien覺得有點「涼」,是不是好兄弟?不得而知
山頂的視野很好

不曉得什麼樹,結了一堆像是蘋果還是蜜棗的果子
有人知道這是什麼作物嗎?
這也是墓
這個也是,突然覺得裡面有住人...
實在佩服他們的創意





在三寶山下的一台攤販車
其實已經快壞掉了
這台停在三寶廟前的三輪車很猛
賓士的咧~~
回市區,看到寫著斗大的字樣:歡迎來到麻六甲,世界遺產之城市
麻六甲河的兩岸燈的顏色很怪,一邊黑的,一邊藍的,中間是乘船遊河,印象中票價是15令吉
這位老兄很熱血,帶了一堆的備胎,想必應該是腳踏車的旅遊達人吧!
回到基督教堂休息一下,
反正都已參觀了中國式墓園了,
地圖上還有所謂的Dutch Cemetery(荷蘭墓地)與British Cemetery(英國墓地),
就利用今天都去走走吧!!
荷蘭墓地不好找,
Julien問了兩個博物館的人員才知道確切的地點,
位於紅屋與基督教堂中間的小路,
繞到紅屋的後方,
在一間藝術館的旁邊就是荷蘭墓地了!

荷蘭墓地於1675年左右(英文是寫著last quarter of the 17th centry)開始啟用,
埋葬著5名荷蘭人與33名的英國人,
埋葬在這的英國人多半是陸軍與海軍官兵或是他們的妻子,
之後,
英國人將墓地移往聖保羅教堂的山區,
就是上次1/13到過的地方了。
荷蘭墓地外觀,不注意的話還真的會錯過這裡
進到墓地裡,有這麼多的墓位
由於不清楚他們的處理儀式,但看起來好像照片底下的石碑是用來蓋住右邊中間的石棺上
像這個樣子似的,如果這理論成立的話,那天在聖保羅教堂裡所看到的石碑,其實都是覆蓋在棺材上的!!喔喔~~
右邊的棺材形狀讓我聯想起埃及的方尖碑不然就是達文西密碼裡的錫安會

離開了荷蘭墓地,
來到A’Famosa休息片刻,
走到附近的一間旅客服務中心,
大門卻是深鎖…
問了警衛人員才知道,
這間只有在週末的晚上才營業,
實在是很酷的營業時間!
附近的Menara Taming Sari是個很炫的玩意,
一直以為它是遊樂設施,
像是自由落體般的遊戲,
原來,
它是高空瞭望台,
白天沒營業,
晚上遊客可自費乘坐上去,
從座位上旋轉欣賞360度的麻六甲夜景,
就julien的觀察,
還真的沒看到過任何一位遊客上去過…

晚間又跑到家樂福去大肆採購,
買了豆漿、肉骨茶包、糖果與咖啡等等商品,
除了可節省出外購買飲料的支出,
最重要的就是帶些紀念品回來台灣。
Menara Taming Sari原來是高空欣賞麻六甲的設施

jul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