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的最主要行程就是參觀位於中國城裡的The Baba and Nyonya Heritage Museum(峇峇娘惹博物館),
由於昨天下午的時間沒辦法配合,
所以選擇了今天早上前往,
一開門沒多久(10點開門),
Julien就已經在門外等候進去了。
峇峇娘惹博物館採按門鈴開門制,
因為它是私人的博物館,
加上裡面的文物都是高級的古董,
進門前必須經過門口監視器的拍攝,
按了門鈴,
穿著旗袍唐裝的接待小姐才會過來開門。
入門費是8令吉,
是julien在馬國裡參觀的博物館中最貴的一個,
但這個卻是有提供專人的解說服務,
所以還算划算啦!!
峇峇(Baba)與娘惹(Nyonya)這兩詞的意思是指早期中國商人娶當地馬來女子,結婚之後生下的後裔,
峇峇是指男的而娘惹則是女的,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形,
就跟台灣有句俗諺:「有唐山公,無唐山媽」一樣,
當時移民者皆為男性,
到了移居地時與當地女性通婚,
麻六甲是華人移居的集散地,
因此才出現了所謂峇峇與娘惹的名詞。
峇峇娘惹博物館是華裔峇峇祖先三代居住的故居,
是典型的巴洛克(Baroque)豪華的建築格局,
代表著傳統富裕的華人家庭,
家具則是採用中國式、維多利亞與荷蘭式的設計。
而最具有特色的莫過於中庭的開放式庭院(courtyard),
不僅可以讓日照進來,
也因為有此設計,
讓即便深處熱帶的麻六甲,
在熱對流效應下,
住宅內卻十分地涼爽。
Julien是當天第二組造訪的客人,
在不久前有團從香港來的旅客,
他們平均年齡是65-70歲左右…
由於解說才正要開始,
服務人員建議julien參加他們那一團一起聽解說。
解說員是娘惹人,
全程都用英文,
不過覺得有點硬,
不曉得是不是講了N次的關係,
有的笑點,
透過機械式批哩啪啦的照本宣科,
都失去了原有該有的樂趣,
這情形跟在泰國學做菜是一樣的感覺…
而這群香港的老先生老太太程度都不錯,
解說都聽得懂!
看到他們小時候曾看過的各種文物,
表情都透露出如同看到老朋友般的喜悅!!
這間博物館julien印象最深的有幾樣:
一、在大門上方的二樓房間的木製地板上有個方形小洞,解說員說:「要是登門的客人主人不想見的話,就會從洞裡淋水下去,客人要是被淋到了,就會知難而退」àjulien覺得還是有種華人地主跋扈的自大個性存在。
二、一樓通往二樓的樓梯,在二樓處的上方有裝設木板,晚上時可以闔起來,讓人無法從一樓往二樓上來,解說員說:「除了可以防小偷外,也可以讓女主人懲罰晚歸的男主人,不讓他進來」àjulien照翻,她以為是笑點,可是機械式的英文,一點都不好笑。
三、這裡珍藏著未開封軒尼詩(Hennessy)一百多年的典藏威士忌,julien不曉得軒尼詩竟有如此久的歷史了。
四、二樓有間麻將桌,裡面的麻將為手工刻製,十分精美,大小介於市面上大、小顆之間,花牌不是春夏秋冬、梅蘭竹菊等,而是其他系統,可惜時間久遠,julien忘了…籌碼用的是像是去廟裡的籤,只不過是縮小版的…
五、一樓庭院裡仍保有中國人對於風水的信任,一牆壁設有半邊井,如有去過鹿港者,一定也看過類似的設計。
六、廚房的餐具也可看出端倪,裡面的餐具有來自中國的磁盤磁碗,也有娘惹喜愛的馬來風磁盤磁碗,更有英國骨磁的餐具,顯示其餐飲文化的多樣性。
解說時間約半小時,
Julien再花了約半小時去仔細觀看這建築物裡的大大小小文物,
不過因為都是古董,
所以屋內裝設著幾十支的監控攝影機,
都沒有任何空隙可以拿出相機偷照,
抱歉了各位,
沒有圖給各位欣賞。
入口前
身後就是博物館
麻六甲河的另一岸好像有什麼遊樂設施,可是也是沒人,裝飾的成分居多
離開了峇峇娘惹博物館,
往北走到離市區有段距離的St. Peter’s Church(聖彼得教堂),
不過到的時間點不對,
背光,
於是趕緊更換路線,
到左邊1公里路程左右的Hang Tuan Plaza。
Hang Tuan(漢湍)是舊時馬來西亞的一名戰將,
關於他的是向julien想在1/17的文章再敘,
也因為Hang Tuan是如此的著名,
這間購物廣場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而Hang Tuan Plaza基本上就像是台中的第一廣場般,
燈光昏暗、有點髒髒的,
來此的客人感覺有點像是外勞的感覺。
在Plaza附近的這個區域基本上沒什麼觀光資源,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稍早的年代裡,
它一定曾經風光過!
在這裡的7-11買了瓶飲料,
到麻六甲河坐下來歇息一番,
也夠嗆了!
今天從早逛到現在總算有個空檔可以休息一下下。
往北走到離市區有段距離的St. Peter’s Church(聖彼得教堂),
不過到的時間點不對,
背光,
於是趕緊更換路線,
到左邊1公里路程左右的Hang Tuan Plaza。
Hang Tuan(漢湍)是舊時馬來西亞的一名戰將,
關於他的是向julien想在1/17的文章再敘,
也因為Hang Tuan是如此的著名,
這間購物廣場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而Hang Tuan Plaza基本上就像是台中的第一廣場般,
燈光昏暗、有點髒髒的,
來此的客人感覺有點像是外勞的感覺。
在Plaza附近的這個區域基本上沒什麼觀光資源,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稍早的年代裡,
它一定曾經風光過!
在這裡的7-11買了瓶飲料,
到麻六甲河坐下來歇息一番,
也夠嗆了!
今天從早逛到現在總算有個空檔可以休息一下下。
麻六甲河的另一岸好像有什麼遊樂設施,可是也是沒人,裝飾的成分居多
再度起身前往聖彼得教堂,
其實光線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但實在是不想等了,
於是決定拍拍、看看好了,
反正教堂並沒有對外開放。
建立於1710年的荷統時期,
是馬來西亞國內最古老的羅馬天主教教堂,
由荷蘭仕紳Maryber Franz Amboer捐地興蓋而成,
融合了東西方建築精髓,
這教堂最主要是舉辦耶穌受難日(Good Friday)、復活節(Easter Sunday)與San Pedro’s Feast(聖佩羅得饗宴)的地點。
聖彼得教堂沒什麼可看性,
或許因為教堂沒開放,
說不定裡面有其他值得一看的事物。
教堂外的十字架圖騰還不錯,
至少與其他國家的羅馬天主教堂相較,
這個圖騰julien還是第一次看過。
另外就是它的鐘(bell),
是在1608年於印度的果阿(Goa)所鑄作,
其餘真的沒什麼…
其實光線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但實在是不想等了,
於是決定拍拍、看看好了,
反正教堂並沒有對外開放。
建立於1710年的荷統時期,
是馬來西亞國內最古老的羅馬天主教教堂,
由荷蘭仕紳Maryber Franz Amboer捐地興蓋而成,
融合了東西方建築精髓,
這教堂最主要是舉辦耶穌受難日(Good Friday)、復活節(Easter Sunday)與San Pedro’s Feast(聖佩羅得饗宴)的地點。
聖彼得教堂沒什麼可看性,
或許因為教堂沒開放,
說不定裡面有其他值得一看的事物。
教堂外的十字架圖騰還不錯,
至少與其他國家的羅馬天主教堂相較,
這個圖騰julien還是第一次看過。
另外就是它的鐘(bell),
是在1608年於印度的果阿(Goa)所鑄作,
其餘真的沒什麼…
正面照
最底下用十字架圍了個圓圈,不曉得幹嘛用的
後面照
後面照
這標記我沒看過
這十字架鮮黃色的實在很凸顯
繞回市區,
往三寶廟(Sam Po Kong Temple)前進。
關於三寶廟的名字由來有兩個說法:
第一個版本是說:傳說鄭和首次至馬六甲的途中,座船被穿破了洞,幸而一尾稱「三寶」的魚堵住船身的破洞而救了他一命,因此之後便以這魚的名字作為廟名。
第二個版本則是:則是為了紀念鄭和而設。
由於鄭和還有一個名號叫做「三寶太監」,
因此,
Julien認為版本二的說法可能比較正確,
有哪條魚會說:「你好,我叫三寶」?
這顯然是穿鑿附會之說…
而三寶廟其實供奉的是「土地公」,
據說廟內原本是供奉鄭和的,
不過馬國政府認為鄭和不是神,
因此將他請到廟外,
而改供奉「土地公」,
這樣的說法,
比較能跟版本二的做一個連結。
往三寶廟(Sam Po Kong Temple)前進。
關於三寶廟的名字由來有兩個說法:
第一個版本是說:傳說鄭和首次至馬六甲的途中,座船被穿破了洞,幸而一尾稱「三寶」的魚堵住船身的破洞而救了他一命,因此之後便以這魚的名字作為廟名。
第二個版本則是:則是為了紀念鄭和而設。
由於鄭和還有一個名號叫做「三寶太監」,
因此,
Julien認為版本二的說法可能比較正確,
有哪條魚會說:「你好,我叫三寶」?
這顯然是穿鑿附會之說…
而三寶廟其實供奉的是「土地公」,
據說廟內原本是供奉鄭和的,
不過馬國政府認為鄭和不是神,
因此將他請到廟外,
而改供奉「土地公」,
這樣的說法,
比較能跟版本二的做一個連結。
三寶廟的外觀
供奉的是福德正神
在廟的右手邊就是Hang Li Po’s Well(漢麗寶井,又稱為三寶井),
是1459年中國的漢麗寶公主下嫁馬六甲的蘇丹時所挖掘,
1677年荷蘭人佔據馬六甲後曾將此井建牆圍住以維護其所有權。
據說喝過此井水的人必定會再重遊此地,
現則被譽為許願井。
不過由於井水裡的礦物質含量超出標準,
有關單位老早就已封閉此井,
因此julien沒喝到井水,
是否意味著以後不會再來到麻六甲呢?
哈哈!
是1459年中國的漢麗寶公主下嫁馬六甲的蘇丹時所挖掘,
1677年荷蘭人佔據馬六甲後曾將此井建牆圍住以維護其所有權。
據說喝過此井水的人必定會再重遊此地,
現則被譽為許願井。
不過由於井水裡的礦物質含量超出標準,
有關單位老早就已封閉此井,
因此julien沒喝到井水,
是否意味著以後不會再來到麻六甲呢?
哈哈!
在廟旁的左手邊是三寶山(Bukit China),
又稱為中國山,其歷史可追溯到明朝與馬六甲蘇丹的首度接觸。
1459年時,蘇丹滿速沙娶了明成祖之女漠麗寶公主為妻,
後來他把這塊地封給妻子,
以便作為她 500 名侍女的安身之所。
荷蘭人統治的這段期間,
三寶山捐給華人社區作為墓地之用,
一直至今皆是如此,
現在三寶山是除了中港台外,
最大的華人土葬之地。
雖說是華人墓區,
但一入山的左手邊卻是回教墓園,
回教的墓園julien還是第一次碰見,
覺得滿有意思的,
感覺有基督教墓園之感。
再上去一點點的右手邊是一間小學,
名字為「培風第三小學」,
簡稱「培三小」(不是julien搞笑,他們旁邊自己立個石頭碑寫上「培三」),
華人墓區的起點就在這小學的建築物與運動場中間開始…
回教徒墓園
又稱為中國山,其歷史可追溯到明朝與馬六甲蘇丹的首度接觸。
1459年時,蘇丹滿速沙娶了明成祖之女漠麗寶公主為妻,
後來他把這塊地封給妻子,
以便作為她 500 名侍女的安身之所。
荷蘭人統治的這段期間,
三寶山捐給華人社區作為墓地之用,
一直至今皆是如此,
現在三寶山是除了中港台外,
最大的華人土葬之地。
雖說是華人墓區,
但一入山的左手邊卻是回教墓園,
回教的墓園julien還是第一次碰見,
覺得滿有意思的,
感覺有基督教墓園之感。
再上去一點點的右手邊是一間小學,
名字為「培風第三小學」,
簡稱「培三小」(不是julien搞笑,他們旁邊自己立個石頭碑寫上「培三」),
華人墓區的起點就在這小學的建築物與運動場中間開始…
回教徒墓園
每座墓間規劃地井然有序
這就是培風第三小學
從這裡進入,貼心地提醒你「後果自負」
如果說這是墓碑應該很難讓人置信吧
順著這條路走,可以到三寶山的頂端
這是頂端的義塚,其實在這裡julien覺得有點「涼」,是不是好兄弟?不得而知
山頂的視野很好
不曉得什麼樹,結了一堆像是蘋果還是蜜棗的果子
有人知道這是什麼作物嗎?
這也是墓
這個也是,突然覺得裡面有住人...
實在佩服他們的創意
在三寶山下的一台攤販車
其實已經快壞掉了
這台停在三寶廟前的三輪車很猛
賓士的咧~~
回市區,看到寫著斗大的字樣:歡迎來到麻六甲,世界遺產之城市
麻六甲河的兩岸燈的顏色很怪,一邊黑的,一邊藍的,中間是乘船遊河,印象中票價是15令吉
這位老兄很熱血,帶了一堆的備胎,想必應該是腳踏車的旅遊達人吧!
回到基督教堂休息一下,
反正都已參觀了中國式墓園了,
地圖上還有所謂的Dutch Cemetery(荷蘭墓地)與British Cemetery(英國墓地),
就利用今天都去走走吧!!
荷蘭墓地不好找,
Julien問了兩個博物館的人員才知道確切的地點,
位於紅屋與基督教堂中間的小路,
繞到紅屋的後方,
在一間藝術館的旁邊就是荷蘭墓地了!
荷蘭墓地於1675年左右(英文是寫著last quarter of the 17th centry)開始啟用,
埋葬著5名荷蘭人與33名的英國人,
埋葬在這的英國人多半是陸軍與海軍官兵或是他們的妻子,
之後,
英國人將墓地移往聖保羅教堂的山區,
就是上次1/13到過的地方了。
反正都已參觀了中國式墓園了,
地圖上還有所謂的Dutch Cemetery(荷蘭墓地)與British Cemetery(英國墓地),
就利用今天都去走走吧!!
荷蘭墓地不好找,
Julien問了兩個博物館的人員才知道確切的地點,
位於紅屋與基督教堂中間的小路,
繞到紅屋的後方,
在一間藝術館的旁邊就是荷蘭墓地了!
荷蘭墓地於1675年左右(英文是寫著last quarter of the 17th centry)開始啟用,
埋葬著5名荷蘭人與33名的英國人,
埋葬在這的英國人多半是陸軍與海軍官兵或是他們的妻子,
之後,
英國人將墓地移往聖保羅教堂的山區,
就是上次1/13到過的地方了。
荷蘭墓地外觀,不注意的話還真的會錯過這裡
進到墓地裡,有這麼多的墓位
由於不清楚他們的處理儀式,但看起來好像照片底下的石碑是用來蓋住右邊中間的石棺上
像這個樣子似的,如果這理論成立的話,那天在聖保羅教堂裡所看到的石碑,其實都是覆蓋在棺材上的!!喔喔~~
右邊的棺材形狀讓我聯想起埃及的方尖碑不然就是達文西密碼裡的錫安會
離開了荷蘭墓地,
來到A’Famosa休息片刻,
走到附近的一間旅客服務中心,
大門卻是深鎖…
問了警衛人員才知道,
這間只有在週末的晚上才營業,
實在是很酷的營業時間!
附近的Menara Taming Sari是個很炫的玩意,
一直以為它是遊樂設施,
像是自由落體般的遊戲,
原來,
它是高空瞭望台,
白天沒營業,
晚上遊客可自費乘坐上去,
從座位上旋轉欣賞360度的麻六甲夜景,
就julien的觀察,
還真的沒看到過任何一位遊客上去過…
晚間又跑到家樂福去大肆採購,
買了豆漿、肉骨茶包、糖果與咖啡等等商品,
除了可節省出外購買飲料的支出,
最重要的就是帶些紀念品回來台灣。
Menara Taming Sari原來是高空欣賞麻六甲的設施
來到A’Famosa休息片刻,
走到附近的一間旅客服務中心,
大門卻是深鎖…
問了警衛人員才知道,
這間只有在週末的晚上才營業,
實在是很酷的營業時間!
附近的Menara Taming Sari是個很炫的玩意,
一直以為它是遊樂設施,
像是自由落體般的遊戲,
原來,
它是高空瞭望台,
白天沒營業,
晚上遊客可自費乘坐上去,
從座位上旋轉欣賞360度的麻六甲夜景,
就julien的觀察,
還真的沒看到過任何一位遊客上去過…
晚間又跑到家樂福去大肆採購,
買了豆漿、肉骨茶包、糖果與咖啡等等商品,
除了可節省出外購買飲料的支出,
最重要的就是帶些紀念品回來台灣。
Menara Taming Sari原來是高空欣賞麻六甲的設施
3 則留言:
无意间看见你的部落~有一种,说不出的羡慕...
謝謝您的造訪,也希望文章的內容能夠吸引妳的注意! 祝順心! julien
你好,我也是无意间看到你的部落,生活很充实,我想问一下,你在澳洲的那个橄榄农场里工作啊?他叫什么名字?我也想去那里参观一下,可以加我的msn :
alexxu18@hotmail.com
張貼留言